江苏省泰兴中学高一历史(文)必修二汇总讲义(8份)
- 资源简介:
江苏省泰兴中学高一历史(文)必修二汇总讲义8单元打包
江苏省泰兴中学高一历史(文)必修二汇总讲义:第1单元.doc
江苏省泰兴中学高一历史(文)必修二汇总讲义:第2单元.doc
江苏省泰兴中学高一历史(文)必修二汇总讲义:第3单元.doc
江苏省泰兴中学高一历史(文)必修二汇总讲义:第4单元.doc
江苏省泰兴中学高一历史(文)必修二汇总讲义:第5单元.doc
江苏省泰兴中学高一历史(文)必修二汇总讲义:第6单元.doc
江苏省泰兴中学高一历史(文)必修二汇总讲义:第7单元.doc
江苏省泰兴中学高一历史(文)必修二汇总讲义:第8单元.doc
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
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
高考要求: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;土地私有制的确立;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技术成就;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。
1、古代中国的主要农具
(1)原始社会的刀耕火种:石刀、石斧等
(2)奴隶社会的耜耕:耒耜、石锄、石犁及少量的青铜农具。
(3)春秋战国开始的铁犁牛耕:
春秋战国 春秋 时期开始使用铁犁牛耕;
战国 时期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;
小农 经济形成。
汉朝 西汉 赵过推广耦 犁(二牛三人);后来又出现犁壁
西汉 后期发展为二牛一人的耕作方法;
西汉 发明了播种工具耧车 ;
东汉使用耦犁的牛耕方法已推广到珠江流域。
汉朝 以后 铁犁牛耕成为传统农业的耕作方式
隋唐 隋唐 时期,江东地区出现 曲辕 犁,安装了犁评(可耕作水田)
2、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技术成就:
耕作技术进步:
(1)耕作方法: 时期,当时世界上先进的耕作方法—— 垄作法 已经使用。 时, 赵过 推行 法,这种方法比当时普遍采用的 撒播 方法先进。
(2)耕作技术:到 魏晋南北朝 时期,北方旱地的 耕耙耱 技术形成,南方的水田也采用 耕耙 技术。
(3)耕作制度:两汉的耕作制度是以 一年一熟 为主。宋朝 以后,随着南方社会经济的日益发达,我国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 南方 。江南逐渐形成了稳定的稻麦轮作的 一年两熟 制,有些地方形成 一年三熟 制。
古代中国的水利工程和农业灌溉工具:
(1)水利工程:
战国时期:秦国李冰父子主持修建都江堰;
汉朝:漕渠、白渠、龙首渠(开隧洞竖井施工的先河,传到西北称坎儿井)
(2)灌溉工具:
朝代 灌溉工具 特点
曹魏 翻车 用人力,既可灌溉,也可排涝
唐朝 筒车 利用水力
宋朝 高转筒车 以人力或畜力为动力、链传动方式
明清 风力水车 利用风力
3、古代中国基本的土地制度(第4课)
(1)原始社会后期:氏族公社土地公有制
(2)奴隶社会:夏、商、西周的 井田 制,性质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,实质是土地(天子)私有制。
(3)封建社会:封建土地私有制
历史原因:井田上的劳动者没有生产积极性,劳动力减少
根本原因: 春秋战国 时期,生产力(铁犁牛耕) 的发展。
具体原因:私田的大量开垦;
诸侯国变法将土地国有制转变为土地私有制(主要途径);
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市场的形成和发展
第5课 开辟新航路
高考要求:新航路的开辟及其历史背景和影响。
1.新航路开辟的原因、条件
(1)根本原因:商品经济发展和 。
(2)社会原因:《马可•波罗行纪 》促使很多人到东方寻金。
(3)直接原因: 控制东西方商路。
(4)宗教根源:教会鼓励人们去东方传播 教。
(5)精神动力: 时期的人文主义提倡冒险进取精神、追求财富。
2.新航路开辟的经过
时间 人物 国别 航线 支持者
1487--1488 葡萄牙 沿大西洋南下,到达 王室
1492起 意大利 西渡大西洋,发现美洲新大陆 王室
1497--1498 葡萄牙 大西洋—印度洋—印度 王室
1519--1522 葡萄牙 大西洋—太平洋—印度洋—大西洋 王室
3.新航路开辟的影响
(1)进入地理大发现时代。
(2)结束了 整体。
(3)以西欧为中心的 开始出现。
(4)导致欧洲出现 革命和 革命,加速了西欧 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。
商业革命:
贸易规模、商品种类(亚洲的茶叶、丝绸、瓷器、香料,非洲的象牙和黄金,美洲的玉米、烟草,欧洲的枪支和工艺品)、经营方式(股份公司、证券交易所出现)、贸易中心(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)都发生变化。
“价格革命”:
黄金、白银大量流入欧洲,造成物价上涨,使封建地主地位下降,资产阶级实力上升。
第6课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
高考要求:荷兰、法国和英国等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与掠夺。
荷兰、英国扩张的条件:
荷兰 英国
地理 濒临大西洋 地处大西洋航运中心位置
政治 1581年摆脱 西班牙 的统治,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,走上资本主义道路
经济 缺少自然资源和工业基础,商业发达,有“海上马车夫”之称 以手工业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工商业日益繁荣
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
高考要求: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;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工业及其影响;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初步发展。民国初期和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;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;影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;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。
一、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:
1.原因
(1)前提条件: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
(2)主要原因、直接原因:外国的经济侵略
(3)本国资本主义的冲击
(4)自然经济的局限性,终究抵挡不住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的进攻。
2.表现
(1)洋纱取代土纱,使中国家庭棉纺织业“ ”与“ ”分离。
(2)洋布取代土布,使中国农家的“ ” 与“ ”分离。
(3)中国农副土特产品日趋 。
3.影响
(1)积极:动摇封建经济基础,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,为 民族资本主义 的产生发展准备了条件。
(2)消极:被迫卷入世界市场,使中国逐渐成为 列强 的经济附庸。
二、洋务运动——中国近代化的开端
1.背景:内忧外患
2.主要内容
• 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——经济近代化(最主要)
• 筹划海防,建立北洋、南洋、福建三支海军——军事近代化
创办新式学堂,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——教育近代化
创办军事工业 创办民用工业
起步时间 19世纪 年代 19世纪 年代
目的 打出“ 自强 ”旗号 打着“ 求富 ”旗号
代表企业 曾国藩创办
李鸿章创办
左宗棠创办
崇厚创办 李鸿章创办
和开平煤矿;
张之洞创办
和湖北织布局
性质 封建官办工业 具有资本主义性质
影响 标志中国工业近代化起步
洋务运动的评价
性质:地主阶级的自强新政运动
进步性: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。洋务派引进了西方一些 ,培养了一批 ,客观上刺激了 的发展。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在洋务派倡导下出现了,它们对 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,对本国 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。
局限性:没有变革封建制度
三、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
特征 时期及政府 原因 史实 影响
产生 时期:19世纪六七十年代
政府:清政府.Com] 自然经济解体;
外商企业丰厚利润刺激;
洋务派 的诱导。 上海 发昌机器厂
广东南海 继昌隆缫丝厂
天津 贻来牟机器磨坊 促进经济近代化;
民族资产阶级诞生;
资产阶级早期改良思想出现
资源评论
{$comment}